家長區
賭博對很多人來說好像是成年人的玩意。但是在最近數年間, 有越來越多年青人參與賭博活動。根據在北美、澳紐及歐洲的調查研究顯示,青少年在參與合法或非法賭博活動的百分比每年遞增。在北美洲,雖然賭博的合法年齡由加拿大的十九歲到美國的廿一歲不等,大約有八成的高中生有參與賭博;有百分之四至八的年青人有賭博問題,另有百分之十至十四的年青人有潛在的危機出現賭博問題。但是這些年青人甚少察覺賭博問題的嚴重性。
為什麼年青人容易受到賭博的誘惑?
-
年青人的腦部正處於發展階段,他們通常比較衝動及欠缺自制能力。賭博所帶來的刺激往往使到年青人不顧後果,沉迷賭博。
-
年青人情緒的發展正處於人生的暴風期,他們通常喜歡尋求刺激,嘗試新鮮的玩意及不憧得權衡輕重。
-
年青人往往追求低投資及高回報的經濟活動,賭博能夠帶給他們容易賺快錢的錯覺。
賭博的普及性
-
隨處可見:不論在百貨公司、學校、電視、互聯網及電子遊戲都可以接觸得到賭博的訊息。
-
隨手可得:很多家庭對賭博的戒心甚低,家長甚至和子女一齊參與賭博活動,例如彩票、啤派、麻將或賭波。社會對賭博的認受性較高,賭博成為社交生活的一部份。
-
隨波逐流:賭博業在過去數年投放大量資源去推廣樸克賭博,將賭博包裝成需要技術的運動,利用各種媒介包括電視、電影、互聯網及明星名人推銷。賭博成為年青人時尚的玩意,假如你不參與的話便感覺落後。
-
輸錢多過他們所能夠負擔,因此而繼續沉迷賭博以便將輸掉的錢追回來。
-
因為債務問題而情緒失控,影響與朋友的關係,漸漸眾叛親離。
-
開始時因贏錢而自覺從賭博可以賺快錢,逐漸不務正業。
-
用謊話掩飾賭博行為,誇示贏錢而否認輸錢。
-
賭博成為評估個人自尊的重要因素,錯誤地認為自己賭術了得,比其他人聰明或幸運。
-
賭博成為癮癖,過份依賴賭博帶來的刺激而不能自拔。
-
樸克賭博成為其他高風險賭博的門檻,例如網上賭博。
-
現時較多年青男性參與賭博,但是在賭博業及傳媒的推廣下,越來越多年青女性開始參加賭博的行列。
-
他們的數目較成年的問題賭徒的數目為高。
-
他們通常較成年人更喜歡高風險的投機。
-
通常會表現較低的自我形象和自我約束力,及呈現較高的抑鬱徵象和自殺率。
-
會較大機會染上其他的癮癖例如毒癮或酒癮。
-
通常比較外向和喜愛尋求刺激。
-
通常有較早的賭博經驗,大約在九至十歲。
-
通常對當初贏錢的經驗往往歷歷在目。
-
通常都會有家人或親友曾經有賭博經歷或現在繼續賭博。
-
通常是在家人或朋友處學識賭博,但很快就出現賭博問題。
- 協助年青人制定及監察可以花在賭博上的時間及金錢。
- 了解年青人的賭博習慣,例如他們與甚麼人賭博,每次賭博輸贏的上限。
- 增進自己對賭博危機的認識。
- 關心年青人是否從賭博中得到特別的滿足或興奮。
- 了解年青人的生活習慣是否因為賭博而改變,例如與好友疏離,停止參與其他活動。
- 抗衡各種媒體對賭博的推廣,協助年青人了解大多數參與賭博的人都是輸多贏少。
- 認識甚麼是問題賭博,適當時候與年青人分享。
- 以身作則(專題文章:身教言教, 影音閣: 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 尋求專業輔導 (輔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