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言教

我最近收到朋友轉寄來的電郵,電郵附上一個在澳洲電視台播放的廣告,內容非常之震撼,亦值得我們反思。廣告開始時的鏡頭由一對母女一人手執一部手提電話各自講話,轉接至各自在電話破口大罵。隨後另外一對母女一人手執一枝煙站立在扶手電梯上,各自先後將未熄滅的煙頭掉落地上;鏡頭一轉又影一對父子在同一時間拋棄手上的汽水罐在地上。跟隨而來的是另外一對母子在汽車上向在隔鄰線上平排的汽車司機豎起中指。下一個畫面是一對母女同時手執一罐啤酒跪在地上嘔吐。以後的鏡頭捕捉了一對父子在洗衣店內向著亞裔的店員破口大罵;一對母女對著一個在嬰兒床上嚎啕大哭的小生命尖叫;最後一對父子對著一個瑟縮在一角的女性拳打腳踢。廣告在結束時打出的字幕寫出『兒童目睹,兒童模仿。』(Children See, Children Do.)。最令人震驚的是在這廣告上出現的子女都是十歲以下。

許多家長都望子成龍,花盡一切心思培育下一代。家長往往將一套的價值觀傳授給子女,但是很多家長都犯上同一錯誤,就是講一套,做一套。許多吸煙的家長都會禁止自己的子女吸煙。許多家長都要求子女在晚上不要在街上遛連,早早上床休息;自己卻通宵達旦,夜夜笙歌。許多家長都要求子女不要沉迷互聯網,自己卻不時在網上聚精會神留意每日股市的走勢。試問在耳濡目染之下,就算家長怎樣官冕堂皇地教導子女,往往只是事倍功半。

隨著互聯網日益普及,再加上賭博事業鋪天蓋地的宣傳,我們這一代的小朋友、下一代的主人翁一早已經接觸到形形色色的賭博玩意。在互聯網上大大小小的賭博網站多達二千五百個。在電視上時常都可以收看各式各樣的撲克大賽。更甚者,我們許多成年人都有或多或少參與各種賭博活動,社會上對賭博的認受性亦較其他容易上癮的物品例如煙酒、毒品等為高。根據在卑詩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九成的成年人有參與賭博,小如649彩票、麻將,大如在卑詩省十七間賭場消遣娛樂,再加上這幾年間風靡北美及世界各地的撲克牌(Texas Hold’em),賭博已經是很多人生活的一部份。你或許以為賭博只是成年人的玩意,但是很多研究告訴我們,現在很多青少年亦有參與賭博。成年人賭博成癮佔參與賭博的人士約4.6%,但青少年人卻是成年人的二至四倍。

我還記憶猶新去年當我在列治文區一小學六年級的班上問同學們有多少人曾經參與賭博,竟然有超過三份之一,即約十個同學,承認曾經參與。他們告訴我他們經常與父母兄弟姊妹朋友賭博,雖然上落只是十元八塊,但是可怕的是他們完全不覺得賭博會帶給他們甚麼問題。有一位小妹妹告訴我她從六歲開始已經由父母教曉怎樣打麻將,間中亦會與家人一起耍樂。許多對問題賭徒的研究發現越早接觸賭博,染上賭癮的機會亦大大增加。你也許會覺得危言聳聽,但是預防勝於治療,我亦希望你不會面對有一天你在就讀大學的孩子向你表示他打算輟學,原因並不是他追不上進度,而是他預備投身做一個全職賭徒。以上的情境絕不是虛構的,這是由一位心如刀割不知所措的母親向我講述的。

你或你的孩子或許不下百次聽見金錢不是萬能,金錢並不能取代一切。可是在另一邊廂,你又不斷灌輸給你的孩子要發達才能出人頭地,而你自己亦不斷追求財富。切記父母是子女的榜樣,儘管你說得天花龍鳳,大義凜然,但你所作所做的是逃不過你孩子雪亮的眼睛的。與其講一套,做一套,不如言行一致,建立美好的榜樣。與其花時間金錢在賭博上,不切實際地去追求更多財富,不如花多些時間與子女一齊參與多些有益身心的活動。

除了以身作則之外,身為父母的亦要加倍留意子女的生活作息及喜好,了解他們在互聯網上玩甚麼遊戲,溜覽甚麼網站。在適當的機會要向子女解釋賭博或網上賭博的風險,包括合法性,輸贏的機會率,遭遇詐騙,私隱被侵犯,受到賭博網站的蒙騙等。另外亦可以讓子女明白賭博是一個有輸無贏的遊戲,因為就算你曾經贏錢,只要你繼續賭下去的話,贏家只有一個,就是賭博業的股東。

最後我希望各家長能夠明白言教故然重要,但是身教更加能夠持久,對子女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子女的將來是無遠弗介的。


中僑互助會及列治文復康會(Richmond Addiction Services)
問題賭博輔導員
陳國衡 (Clarence Chan)

 

求助熱線 Helpline

English:
1-888-795-6111

24/7

中僑心理熱線

Help line 


粵語(Cantonese):
604-270-8233

合作夥伴

S.U.C.C.E.S.S.

RAS

FSGV 

資助機構

City of Vancouver

Copyright © 2013. S.U.C.C.E.S.S. Problem Gambling.